技术探索|海洋潮汐环境对4种典型修复材料耐久性影响(2025.02.12)

点击次数:143   更新时间:2025-02-19 16:52:54   打印此页    关闭

公司长期关注修复材料基础研究与应用实证。近期与浙江大学海洋研究院团队联合开展了四种典型修复材料(硫铝酸盐、磷酸盐、环氧类、丙烯酸改性类)在东海、南海环境服役试验研究,在国际期刊《Case Studies in Construction Materials》(建筑材料案例研究)合作发表了“The impact of multi-marine intertidal service on the durability of concrete repair materials”(多海域潮间带服役对混凝土修补材料耐久性影响研究)的研究论文。该期刊专注于建筑材料相关领域研究与实践成果,SCI影响因子6.5

该论文为了研究不同海洋环境对四种常见修复材料耐久性的影响,在舟山和三亚潮间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海服役试验。研究结果发现:在三亚(热带海洋气候)暴露一年后,上述材料的力学性能总体上仅略有下降。而在舟山(亚热带海洋气候),由于潮差大、流速大、含沙量高等因素,四种材料的性能均显著下降,其中抗折强度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。尽管XRD分析显示表面层的磷酸盐类发生了溶解,但磷酸盐材料(MPC)仍保持了最高的抗压强度和最低的氯离子渗透深度。EDS检测到硫铝酸盐材料(SAC)中硫铝酸盐晶体与氯离子之间发生了反应,这导致在三亚地区该材料的氯离子的高渗透度。由于环氧树脂材料(EM)和丙烯酸改性材料(AMM)初始强度低、孔隙体积大,在舟山暴露后,它们的性能明显变差。论文为评估不同海洋环境中修复材料的耐久性提供了研究范式,为在类似条件下的修复材料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cscm.2025.e04358

Copyright © 2019 杭州修路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

杭州市拱墅区深蓝广场办公楼1608

400 672 1008    upcn@163.com